找到相关内容163篇,用时7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三十颂及科判

    ,故次第三,明唯识位。 列表示如下 唯识三十颂分科表一、明唯识相前二十四颂。甲、略标1、释难破执。2、标宗归识。3、彰能变体。乙、广释1、能变相异熟能变、思量能变、了境能变。 2、... 丙、重六位 遍行 初遍行触等。 别境 次别境谓欲,胜解念定慧,所缘事不同。 善 善谓信惭愧,无贪等三根,勤安不放逸,行舍及不害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1453338.html
  • 佛教僧伽的时代使命

     贰、我们应重视国际的交流活动。   参、我们应重视社会关怀的层面。   现在来探讨第一个面向   壹、我们应重视佛教僧伽的基础教育。以下又分为五个重点   A、勤学五   僧伽的内涵将关系到弘法层面的展现,所以充实内涵是必要的。五正是辅助开展弘法层面的关键。五明指语文学的声明、工艺学的工巧、医药学的医方、论理学的因明、宗教学的内。   B、重视修行的实际体验   ...

    莲海禅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2255276.html
  • 浅述完善僧格以树公众形象

    的重要环节,作为继佛慧命的僧人,应勤学五即声明、工巧、医方、因明、内,提高僧伽综合素质。在实际修行中,体验真理、证悟真谛,培养出学修兼备、自利利他,具有综合素养高素质的现代僧伽,以五明弘教,...的向心力,广大的僧众,虽然贤愚不齐,有了戒法可守,才能各安其分,彼此融洽为道。学修并进,调伏身心。所以佛陀特别注重戒律的存在与守持,戒律便是佛陀最后的遗教。因此,佛教僧伽应加强自身建设,即信仰建设、...

    释界象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5360214.html
  • 处处皆达道,无门为法门——评净慧大师《入禅之门》

    的珠光交映、生机盎然的丰富内涵和生命境界。  其次,回顾禅宗的思想传承和变迁,阐释了生活禅的思想渊源。禅宗的精神薪火相传,智炬长该书对自达摩、道信、慧能等历代祖师的禅法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通俗的阐释...禅的智慧。  首先,净慧大师结合几十年的禅修体验,透辟地阐释了禅的精神。在该书的第一讲中,净慧大师开卷明志,高屋建瓴地概括了禅的丰富内涵,即禅是一种境界;禅是一种体验和受用;禅是一种方法;禅是一条...

    杨遇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00163158.html
  • 自性与空灵

    。如是一切法,尽在自陆,自性常清净,日月常只为云覆盖,上下暗,不能了见日月星辰。忽遇惠风吹散,卷尽云雾,万象森罗,一时皆现。”“《六祖坛经》),可见,我们切忌从身外无常的色法上去寻找菩提般若之性...一切处,下著一切处,常净自性,使六贼从六门走出,于六尘中不离下染,来去自由,即是般若三昧。”禅门中有这么一段公案,姑借用来此至理。  长庆大安禅师一日造访百丈禅师,礼而问日“学人欲求识佛,何者即是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1065038.html
  •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研究概况

      越智重《魏晋南朝政治社会》、《魏晋南朝之贵族制》。   福繁太郎《中国南北朝史研究》。   矢野主税《门阀社会成立史》。   藤川正数《魏晋时代丧服礼研究》。   村上嘉实《六朝思想...史领域内(政治、社会、经济、军事、民族、文化等备方面)做过研究的人及其著作如下(有的论文集中兼有解放后成果)   姚薇元《北朝胡姓考》。   杨筠如《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》。   汪筏《隋唐史论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4367582.html
  • 从佛教多元弘传回顾佛教教育的发展

    台湾)圣玄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互助发展之困境及其因应之道——以台湾地区为例 俞学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——“在世间”和“为世间” (韩国)金永斗大学课程中佛教教育的方向和实际 (韩国)景迁...一位弟子,更有时只有佛陀一人,佛陀白天游化,晚上则住于王城,或村庄、市镇的公共聚会处。例如,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》谈到“如是我闻,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,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,菩萨...

    释觉启 释妙曜 释妙悯 释有德

    |从佛教多元弘传回顾佛教教育的发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545273750.html
  • 木村宣彰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

    发展 黄夏年佛教教育与学术研究浅议 (澳门)心慧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的互助发展 (台湾)圣玄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互助发展之困境及其因应之道——以台湾地区为例 俞学佛教教育和当代佛教的发展...作者系日本大谷大学校长;文章由 李贺敏/译) 相关论文阅读 正慈现代僧伽教育之现状与展望 (香港)宽运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(台湾)常慧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(中华佛学研究所 ) ...

    木村宣彰

    |木村宣彰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550373757.html
  • 生死原来也平常

    有气,气变而有形,形变而有生;今又变之死,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,人且偃然寝于巨室,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,自以为不通乎命,故止也。”(《庄子·至乐》)这段话说亲人死后,人很悲痛,这是一种纯粹出乎人的...  人类从远古洪荒时代起,便开始了对自身必死之命运的思考它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,成为人类思索的永恒性问题。哲学,被柏拉图定义为“学会死的学问”,叔本华也说“死的困扰是每一种哲学的源头。”   生死...

    延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0081071.html
  • 论佛教对宋明理学的影响

    。   [6]刘亚《中国佛教人文精神的圆融特性及其当代意义》,《安徽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05年2月。   [7]汪涛《论佛学对儒学思辨方式的提升》,《船山学刊》2004年4月。 ...明心见性”。佛家认为,学佛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洞见此心的“本来面目”所谓见性,就是发现自心本具佛性,自性本是佛。由于理学家也把“本”“反本”作为思想回归。在修行方法上走上了注重证悟的道路,因为对于本体的...

    杨子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584670.html